从通讯尖兵到装配工匠,韩春光32年沉在生产一线解难题
 日期:2022-10-20   浏览:1071   来源:瑞金红色教育培训  返回列表

从通讯尖兵到装配工匠,韩春光32年沉在生产一线解难题——

“拧开”技术垄断的“阀门”

通讯员 刘婧斯 刘浩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维砚

7月的一天,哈尔滨电气集团阀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电集团阀门公司)装配工韩春光比往常来得更早,天刚蒙蒙亮,他已经在成排的钢铁阀门间忙碌。

就在前一天,韩春光刚参加完第二届“龙江最美退役军人”的授奖活动。活动结束后,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当晚直接住在了职工宿舍。“这批减压阀赶着装船发往印度,一天工期也不能耽误。”

从部队退役后,韩春光当了32年工人,每天早上6时30分到车间这个工作习惯,他已坚持了32年。正是凭着这股子拼搏的劲头,他带领团队率先“拧开”了国外垄断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的阀门。

做车间里“最好”的工人

“要做就做到最好。”当兵时老连长的教导,成了韩春光退役后的岗位追求。

1985年10月,韩春光入伍空军,老连长看中他能吃苦、肯钻研的特质,把这个“新兵蛋子”收编到“技术工种”——有线通讯班。

“巡线任务路途遥远,在野外靠着土包睡一宿是常事儿。”韩春光回忆说。

然而,不怕苦不怕难的韩春光在刚退役时,也经历过迷茫。

1990年3月退役后,韩春光成为哈电集团阀门公司的一名机械加工工人。“刚进厂,什么也不会,看图纸像看天书。”沮丧的韩春光向老连长求助,老连长一语惊醒迷茫人:“你把当兵时的劲头拿出来,还能学不会技术?”

返回岗位后,韩春光当兵时的状态又回来了。他跟着师傅边学边干,不断加码练习,仅用半年就出徒了。

一年后,车间安排他转战阀门焊接车间,他在焊工岗位一干就是14年,身上被焊渣烫伤留下的疤痕不计其数。

2004年,韩春光被调到阀门装配岗位,负责检测试验,为阀门“诊病出方”。在这个工作难度倍增的岗位上,他找到了“追求技术极致”的人生目标。

“跟他一批来的 7 个工人都转岗了,只有他还留在车间。”车间主任刘宪东说。

“拧开”垄断的“阀门”

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曾被国外垄断,这项技术的国产化,在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项技术国产化进程中,是韩春光带领团队率先“拧开”了国外垄断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的阀门。

一个超超临界阀门大概有160多个零件,没有装配工艺,韩春光团队兵分三路摸索组装方法:有人从下往上装,有人从内向外搭建,还有人先组装关键部位再逐个连接……就这样装了拆、拆了装,终于组装成功,却在蒸汽检测试验阶段,出现了漏气现象。

实现突破只差临门一脚,韩春光不服输的劲儿又来了。

2个多小时的试验录像,他像“破案”一样逐帧查看,终于抓到了漏气的“罪魁祸首”——S 型管道蒸汽排不净产生了漏气。他们马上联系机械加工车间,连夜赶制新的直排管道,成功解决了问题。

历时3年,历经上千次试验,韩春光团队保障了二、三类25个品种超超临界阀门样机国产化鉴定的顺利通过,样机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据了解,国产超超临界阀门与进口产品相比,每个可节约成本1000万元左右。目前,哈电集团生产装备的 1000 多个超超临界阀门正在全国各地的火电发电站运转,产生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

军魂铸匠心

3年前,韩春光收了第一个徒弟赵越,以军魂铸匠心的韩春光也点亮了身边人的匠心。

“我要求徒弟定期检查学习笔记,每天下班前必须分类收好工具……”韩春光像带兵一样带徒弟。

赵越是韩春光工友的儿子,和蔼有加的“韩叔”突然变成严厉的师傅,加之车间工作很辛苦,赵越有些难以接受,学了几天,就开始有意躲着韩春光。

韩春光不允许徒弟当“逃兵”,直接上门“家访”。他对赵越说:“你认真跟我干半年,半年后你要还是不想干,我帮你找领导换岗。”

彼时,正赶上新能源光电发电相关项目的熔盐安全阀和波纹管安全阀技术攻关。赵越跟着韩春光起早贪黑地装阀门、做试验,“我也想像师傅一样,为新能源发电贡献力量。”

2020年,韩春光带着赵越投入中控德令哈项目的阀门调试和维护工作,仅用3个多月就高质量完成任务,大幅降低了光热电站建设成本。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上一篇:超八成受访青年满意自己如今的生活00后满意度更高下一篇:福建三明台商台青关注二十大:鼓励更多台胞来大陆发展>
0.109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