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阳青年突击队”擎起航空报国旗
 日期:2022-11-22   浏览:791   来源:瑞金红色教育培训  返回列表

“习总书记在回信中对航空青年让青春在建设航空强国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芒的决心给予褒扬,不仅让我们12名致信总书记的队员深受鼓舞,更让20万航空青年乃至40万航空人备感振奋。”日前,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召开的学习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专题会议上,航空工业沈飞标准件中心三工段钳工、“罗阳青年突击队”代表方文墨说出航空青年的心声。

2012年11月25日,罗阳在随“辽宁号”航母成功完成歼-15舰载机首次起降试验任务返港靠岸后,因过度劳累不幸辞世,年仅51岁,后被授予“航空报国英模”称号。

2013年6月8日,在航空工业党组和航空工业沈飞党委的部署下,航空工业沈飞成立第一批“罗阳青年突击队”,以35周岁以下团员青年为主体。他们在罗阳战斗过的地方,擎起航空报国的旗帜,奋战在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管理创新的最前沿,聚焦解决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等一线难题,在“急、难、险、重、新”任务攻关中,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罗阳精神,托举起航空强国的梦想。

指尖划过的,是一件件优质产品

有着“大国工匠”之称的方文墨,他所从事的工作“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2003年,年仅19岁的方文墨以全班第一的成绩从沈飞技校毕业,立志成为全国最好的钳工。

方文墨视质量为生命,面对工艺复杂的首件加工产品,他能近乎完美地完成每一道工序。由他创造的“文墨精度”更是解决了一直困扰航空生产制造业的手工高精度加工难题,为新型战机的生产研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他创新提出200余项工艺改进,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数千万元,获批18项国家专利。

第一批“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沈飞十七厂车工班班长孙明,从学生时代起就是一个地道的航空“发烧友”。2001年,19岁的他进入沈飞公司成为初级工,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实操技能突飞猛进,一路成长为厂里的业务骨干。

“我当时就憋着一口气,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在某型号生产中,通过反复攻关,孙明创新研究出一套拉杆机构,成功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出此类零件,生产效率提高了70%,为厂里年均节省工时开支100多万元。在孙明的带动下,车工班获得沈阳市优秀班组等多项荣誉。

“我理解的罗阳精神是矢志不渝的航空报国精神,是忠诚奉献铸就大国重器的奋斗精神。”沈飞五十五厂车床工孙飞说,“罗阳青年突击队”在工装制造一线,在各型号的攻坚中冲锋在前,成为攻坚克难的排头兵。

双手交付的,是一组组完美装配

获得国家奖学金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罗阳青年突击队”成员孙志强一路成长为航空工业特级技能专家。

几年前,一个关于阻尼件的难题成为挡在孙志强面前的“拦路虎”。阻尼件是舰载机独有的一种杆类装置,因特殊的制动作用成为舰载机的关键技术之一。孙志强组织团队到现场多次调研,进行高强度“头脑风暴”。他带队摒弃原有的操作方式,将操作人数由10人降至3人,极大提高了准确率和工作效率。这一技术填补了国内舰载机阻尼件功能检测、调试一体化测量技术的空白。

张敏是“罗阳青年突击队”中唯一一位从事管理优化工作的博士。2012年11月,在罗阳精神感召下,张敏加入沈飞公司。为了更好地推进管理体系落地落实,她深入生产一线,为各单位进行管理工具应用辅导、管理问题答疑解惑。张敏立下志向:“要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大潮,发扬罗阳精神,开拓航空装备事业,培养更多航空接班人”。

10年间,“罗阳青年突击队”成员田芳从一名生产技能骨干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2018年,包括田芳在内的几名“罗阳青年突击队”成员组建了部、总装厂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技术、技能人才齐聚一堂,立足型号,聚焦科研生产和高质量产品实现。截至目前,工作室已完成近50项国家发明专利(含实用新型)的申报,并将其成功运用到科研生产实际中。

合力攻克的,是一项项高精尖难题

在罗阳精神的感召下,一名名青年突击队员快速成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大梁。

李晓丹、刘艳梅、康凯、匡志华、张永亮是“罗阳青年突击队”中的5位优秀技术专家,他们成为沈飞发展的亲历者、推动者、见证者。

2013年起,沈飞公司向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发起挑战,这在当时是航空产业的一项全新技术,创新难度极大。

技术专家李晓丹成立攻坚团队,带领队员从设备安装调试做起,不分昼夜在现场摸索试验参数,优化工艺数模。经过一次次的试验和改进,不到一个月,便打通了典型工艺样件在公司内的全流程试制,创造了行业内以最短时间实现高端装备使用,并具备零件生产能力的奇迹,为推进航空行业增材制造技术进步作出突出贡献。李晓丹由此成为增材技术的“拓荒牛”。

在自主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中,沈飞三十七厂主管工程师匡志华团队从“零”基础起步,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最终,自主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加快了数字化转型进程。

沈飞工程技术中心总工艺师张永亮参加了航空工业集团三大系列众多重点型号机体平台的研制和批产任务,解决多项关键技术攻关及批产产能提升等重大问题,有效保障了重点型号按时保质保量交付。

“罗阳曾说,航空人的共同梦想是要让中国航空工业在世界竞技舞台上,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并驾齐驱。”在特级技术专家刘艳梅心中,罗阳是追寻梦想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之前经常深夜看到他深入现场了解生产进度”。如今,遇到技术问题,刘艳梅都是先去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并确保措施落地实施。

“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加班的夜晚,不能陪在家人身边,节假日也经常在单位度过。”对于沈飞公司理化测试中心金相室室主任康凯来说,加班已成为工作常态。十年间,他每年完成失效分析工作50多项,参与课题攻关数十项,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

十年来,第一批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最想对罗阳说的是,请您放心,在您的精神引领下,我们攻坚克难、勇攀高峰、顽强拼搏、永不懈怠。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崔丽 韩飏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坚持团结斗争争取网信战场主动权下一篇:中国湿地保护之路>
0.102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