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
 日期:2022-12-20   浏览:777   来源:瑞金红色教育培训  返回列表

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现场评论·一起来想一起来干⑨·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王永战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作优秀文化作品,“传”是关键一环。有历史延续性的“传”,才有更具生命力的“承”,文化创新才有根基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定能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新贡献

走进教室,拿起手绢,张燕问同学们:“大家知道哪个川剧角色常用这个手绢吗?”“是旦角。”从北京回到四川,党的二十大代表、四川省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燕又一次走进学校,传播戏曲文化。“什么是旦角”“川剧有哪些角色种类”“手绢能做什么”……交流互动中,同学们加深了对家乡戏曲的了解,感受到非遗风采、文化魅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今年6月,习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继承中转化,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优秀作品,才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作优秀文化作品,“传”是关键一环。有历史延续性的“传”,才有更具生命力的“承”,文化创新才有根基。张燕说,自己幼年时看川剧,被旦角儒雅温润的气质吸引,从此立志加入其中。老一辈艺术家们在剧目、角色上的传承,让更多人看得见、看得懂、愿意学川剧。如今,进校园讲解戏曲文化知识,开直播介绍川剧的唱腔、服饰和角色,走入各级文化艺术组织与同行交流……结合时代特点,张燕在传播戏曲文化上孜孜以求、勤勉努力。从学习传统艺术到从事大众传播,张燕们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个个剧目的传播传承中发扬光大、焕发光彩。

作品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对文艺工作者来说,要牢记传承的使命,也要把创作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对有关部门来说,应从创作资源、氛围、机制等方面予以支持。比如,四川艺术基金于2021年度资助了80多个项目,支持原创川剧《惊蛰》开展艺术巡演。推出更多好政策,营造更好的创作环境,必将激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赓续文脉、坚守传承,精益求精、创作佳品,让好的文艺作品启迪思想、温润心灵,这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群众的期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兴文化,关键要育新人。走进四川省川剧院,戏曲声悠扬悦耳、余音绕梁,参演川剧《红漫巴山》的年轻演员们在认真排练。近年来,一批批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等院校毕业的戏曲人才,源源不断进入四川省川剧院。畅谈未来,张燕说:“把好剧目传下去,要把更多机会留给年轻人。”建设戏曲传承基地,在学校建立戏曲讲座机制,扶持市县级文艺院团发展,构建年龄结构合理、院团分布均衡的体系……尊重艺术规律、突出专业特点,进一步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上下功夫,必将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张燕感慨:“好戏都在人身上,川剧的魅力沉淀在每个从业者的灵魂深处。”文化传承、文艺创作、文脉绵延,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需要时间与精神的沉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定能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新贡献。

(作者为本报四川分社记者)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19日 05 版)

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谢谢你们,温暖了2022下一篇: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思想纵横)>
0.063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