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涉水,守护在哀牢山间(新时代·面孔)
 日期:2023-02-20   浏览:971   来源:瑞金红色教育培训  返回列表

查非法猎捕、护候鸟安全,云南省南华县公安局红土坡森林派出所——

跋山涉水,守护在哀牢山间(新时代·面孔)

本报记者 杨文明

时入二月,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内,17100公顷的大中山郁郁葱葱。随着最后一批候鸟北上,南华县公安局红土坡森林派出所民警再次整理行囊,消失在茫茫林海,准备又一次“迁徙”。

红土坡森林派出所是一个“季节性”派出所。每年9月,随着候鸟过境大中山山脉,民警入驻,次年2月撤离。打击、防范非法猎捕,他们坚持了40年。

大中山山脉是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之一,有鸟类430种,占云南鸟类记录总种数的47.62%。位于大中山山脉中心区域的“打雀山”是大量候鸟的停歇地点,非法猎捕曾一度盛行。家住马街镇中山村的陶发清回忆:“曾经每年候鸟经过‘打雀山’时,村里的人都会去打鸟,‘打雀山’之名由此而来。”后来鸟叫声几乎都听不见了,被破坏的生态持续危及其他动植物的生存,长期“靠山吃山”的村民们望着逐渐寂静下去的山林,萌生出生态保护观念。

红土坡森林派出所就是为了保护候鸟而建。自1984年起,人员不定、路线不定、时间不定,民警开始进山护鸟。不通物资、不通水、不通电话,派出所成立的时候,民警只能住在帐篷里,“晒到脱皮冻到龟裂”“盖着发霉的被子睡半月”。直到2010年前后,派出所才在山脚下盖起一座小房子。可即便如此,守山依然不易,打击非法猎捕同样危险重重。巡山数月,他们几乎都处于与外界失联状态。

林区地势陡峭,盗猎者藏身其中。“夜里我们追击盗猎者是不能出声音,更不能打手电的。有一次,夜晚看到远处有火堆,我跑过去的时候没踩稳就摔下去了。前面的队友都没注意到我,怕影响抓捕,我也不敢出声。等天亮时才发现,我再往前一点就是悬崖。”民警杨正强回忆起当时的抓捕经历,还心有余悸。

随着林区生态逐渐变好,红土坡森林派出所的驻扎点也在发生变化。驻扎点从最初的林区中心地段,慢慢向外围撤离,逐步退出大中山山脉。他们正在把这片林海完完整整地还给大山。

多年来,南华县公安局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管理局通力合作,在保护区内设立了植物监测样地等,对保护区环境和过往候鸟实行全程监测并录入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在保护区周边,架设有红外感应监控装置实时监控。在多渠道守护下,如今整个大中山片区不仅鸟类回来了,各式各样的珍稀动植物也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红土坡森林派出所也成为动物们的“临时留宿点”。一次,民警从林区撤回时,意外救助了一只受伤的小猴,便暂时将它带回派出所安置。后来,集镇上的村民们接连送来了受伤的猫头鹰、闯入家中的翠鸟等。那段时间,派出所里到处是此起彼伏的鸟叫声和猴叫声,好不热闹。

每年从林区撤出后,红土坡森林派出所会将更多工作任务放在日常普法教育中。每到“爱鸟周”,全县的中小学校会开展以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民警与孩子们互动交流。南华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副大队长周丕银说:“我们最自豪的不是抓了多少捕猎者,而是当地群众的动物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每到‘爱鸟周’,小朋友们都在等着我们。”

2019年后,林区非法猎捕的案件实现了“零发案”,“打雀山”变成了“护鸟山”。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不少村民将自家的庭院改成了农家乐,每年吸引大批鸟类摄影爱好者入住。部分村民组成了“护林队”,经过培训,他们也和红土坡森林派出所的民警一样加入专业巡护队,陶发清就是其中一员。经常在林间巡护,陶发清乐此不疲,“四处都是婉转的鸟鸣,就像大自然动听的歌声。”

红土坡森林派出所也在“迁徙”中传承,80后、90后、00后成员们新老接替着。每次进山,危险不可预知,老民警在出发前会逐一检查年轻队员们的背包,提醒大家:“水壶里的水不能全部喝完,一旦发生危险,剩下的水要留给体力充足、能返回求助的年轻人。”

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共赴广东春天!媒体采访团走进广东高质量发展火热一线下一篇:百日冲刺,他们跑出月壤研究中国速度>
0.023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