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春天|那道光,引领我们前行
 日期:2023-03-01   浏览:1073   来源:瑞金红色教育培训  返回列表

“一束光”,可以有多亮?照多远?

武汉·中国光谷,

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根石英光纤,从此创新涌动,聚光成谷。

这里,十年间,习总书记三次考察,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寄予殷切期许。

从武汉“地图外的两厘米”到“独树一帜”的万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一代代光谷人,以光为引、追光而行,用科技自立自强锻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名片。

光纤,数据传输的“高速公路”。

2023年,早春,料峭轻寒。但在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的光纤拉丝车间里,拉丝炉的温度却高达2000℃。近5层楼高的拉丝塔中,晶莹透亮的光纤预制棒悬于顶端,经过“炙烤”,均匀熔化。塔顶到塔基30多米的落差间,从“棒”到“丝”,时速210公里的拉动中,一根10000公里长的光纤被拉制出来。

长飞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此生难忘的一个场景,发生在2013年7月21日的那个下午。“习总书记当时问我,你们的‘长飞梦’是什么?我说,用6到8年时间做到这个领域的全球第一。总书记又问,为什么有这个‘长飞梦’?我说,如果中国每一个行业,都有企业做到全球数一数二,那么我们的国家,也必定会成为世界级的创新大国和经济强国。”

沿着细如发丝的光纤,回溯故事的起点。

1970年,全球第一根光纤在美国诞生。6年后的一个春天,大洋彼岸的中国湖北武汉,南望山脚下的一个简陋的实验室里,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的一个年轻人,带领团队,拉出一根长度为17米的“玻璃细丝”,这也是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3年后,他们又拉出了中国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每公里损耗只有4分贝的光纤。

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赵梓森。

△赵梓森(左二)与同事们一起做实验

随后几年,苦苦研究,赵梓森深深感悟:“只有引进外国设备,才能加快研究速度。”为了实现大规模量产,赵梓森力推合资建厂。但接二连三,美国、日本等光纤制造强国拒绝了中国。经过艰苦谈判,终于在1985年,荷兰飞利浦公司与中方达成协议,合作建立中外合作公司——长飞公司。

长飞,“长江边的飞利浦”。

1988年5月,带着“用市场换技术”的时代印迹,长飞正式成立。世纪之交,长飞接连七次扩产,2002年,光纤年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芯公里,成为全球主要光纤光缆生产企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依赖进口建设国家光缆通信干线的历史。

仅仅引进、吸收技术还远远不够!不甘心做“外国工厂”,管理层想立项增加研发资金投入,董事会不予批准。此时,某国际知名公司一改以往不愿向中国输出技术的姿态,主动抛出“橄榄枝”,但前提是合作后长飞只能生产多模光纤,放弃研发市场亟需的单模光纤。

长飞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回忆:“关键技术是不可能依靠市场‘换’来的,长飞必须搞自主研发,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困难之际,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雪中送炭,支持长飞3000万元资金。抗住内部压力,抵御外部“诱惑”,2001年,长飞成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此后,无论市场好坏、行业周期起伏,每年都保持不低于销售收入5%的研发投入。

△长飞自主研发生产的光纤预制棒

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

古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在光谷,也流传着一段“马新强月下追闫大鹏”的佳话。

激光,被誉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2000年左右,国外的设备“削铁如泥”,国内的却是“小儿科”,大多应用于低端制造,切割木头。激光器之于激光装备,就像芯片之于电脑。

2006年,掌握光纤激光器核心技术的闫大鹏从美国来汉参加华创会,为了留住他,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一路“追”到了北京。“我当天晚上就回到北京,准备第二天就回美国。然后马总是出差回来,连夜赶到北京,在招待所跟我谈签的合同。”锐科激光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闫大鹏回忆。

△华工科技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智能装备

2007年4月,51岁的闫大鹏与华工激光合资创立锐科激光,仅用一年时间,就研发出国内首台10W脉冲全光纤激光器。但是,当时国外已经研制出了更高规格的10kW激光器。进口一台要花700万人民币,再做成激光加工设备,费用高达1000万。历经6年攻关,锐科激光终于研制出了国内首台10kW工业级光纤激光器,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此项技术的企业。

武汉·中国光谷,在世纪之交的全国“光谷热”中,只是“七分之一”。

大浪淘沙。“中国光谷”,只有最终坚持下来的武汉,实至名归。

△光谷中心城俯瞰图

2013年7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首次来到光谷考察。

“我们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这些‘土枪土炮’比‘洋枪洋炮’效率更高!”长飞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自豪地向习总书记汇报。

习总书记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令旗已扬,方向即定。追“光”之路,奋发不休。

古有“烽火狼烟”,在守不在攻。

脱胎于武汉邮科院的烽火科技则自带家国使命,剑指世界一流。

2014年开始,3年之内,烽火科技连续4次打破光通信传输纪录。2017年2月,烽火科技在国内首次完成超大容量光传输系统实验,能在一根光纤上承载67.5亿对人同时通话,这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容量、超长距离、超高速率”光通信系统研究领域实现全球领先。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部分领跑,“光谷造”,正以全新的姿态亮相国内国际舞台。

△2018年4月,习总书记在烽火科技考察(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8年4月,习总书记再次来到光谷考察。

在烽火科技集团考察时,他强调,“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曾军回忆:“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话语,坚定了大家打造‘中国芯’的信心。尽管技术壁垒很多,但我们坚持自主研发、不断突破。”

实践无数次证明,关键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自己的碗里要装自己的粮食。”

2021年9月,一则“光谷企业在美国‘337调查’中完胜”的消息在“光谷人”的朋友圈刷屏。“硬核”“反击”“完胜”等评论点赞无数。

这个事得从2020年10月讲起。当时,正是疫后重振初期,长芯盛 (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长飞子公司,以下简称“长芯盛”)收到了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寄来的“337调查”函件。一张调查函,4项专利侵权指控,对长芯盛总经理汤金宽来说,这简直是“当头棒喝”。

“337调查”是美国一种海外专利侵权诉讼,汤金宽想到了最坏的后果,被告公司一旦被判“排除令”,将遭遇美国市场禁入等严重惩罚,并导致我国同类产品接受连带调查。有同行提醒他,中国研发型企业想要在美国市场分一杯羹,“337调查”是躲不过的“劫”。

是战,是和?

战,高额的律师费、诉讼费,还有漫长的诉讼周期……和,要么拒绝应诉,放弃北美市场;要么花钱和解,“息事宁人”。

事关生死,更事关国家荣誉!

汤金宽下了决心,“这一仗有得打,而且必须打!打得一拳开才能免得百拳来。”当然,应战也有十足的底气。“我们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有绝对信心,技术过硬是研发型企业的立身之本。”

随后,长芯盛与原告进行了若干轮庭前交锋,强势的专利授权证明了中国企业在有源光缆方面的技术优势。更戏剧化的反转还在后面,长芯盛转而提出反诉,使原告公司两件专利无效。这样的“神展开”可谓是大快人心。“9个月的应诉时间里,我们拿出了无法撼动的证据链,相关专利、技术‘绝对清白’,最终以对方撤诉告终。”汤金宽的话掷地有声。

△烽火通信技术人员正在做天线测试

自2020年以来,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新冠疫情频频干扰,武汉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困难面前,从不低头!光谷的经济韧性愈发凸显。2020年,“全国首创”“全球首创”不断在光谷诞生:全国第一条主攻折叠显示屏6代柔性显示面板生产线、全球首款128层三维闪存芯片、全国首个400G硅光模块、我国激光产品类首个国际标准……

是“原始创新”,更是挺进科技发展的“深水区”。

光谷,向着前沿,向着世界,挺进!

科技创新,要实现技术突围,也要打破自身体制机制的枷锁。狂飙突进的改革中,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有了气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光谷。

韩道,18岁那年从深圳来到武汉,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韩道拿到博士学位。不回深圳,留在武汉,他梦想和光谷一起成长。

2012年,一个旨在打通产业链与创新链、提供产业服务的“四不像”平台——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电工研院”)应运而生。也就是这一年,韩道和光谷“双向奔赴”,正式进入光电工研院工作。

科技人员“下海”,如同“旱鸭子”游泳,韩道想做的,就是“让他们少呛几口水”。年轻人的愿望很快“兑现”。次年,光电工研院推动MOST知识产权组以1000万元价格挂牌交易,创下科技成果转让标底国内最大、个人及团队分配比例最高的两项纪录。同时,这也是武汉出台“黄金十条”以来实现的最大一笔成果转化收益。

△韩道(右一)与孵化企业工程师交流产品研发进展(图片来源:极目新闻)

“每天开车上班,披着朝阳,从高新大道一路向东,沿途产业集聚。有那么一瞬间,恍惚走在了深圳的深南大道上,感觉特别朝气蓬勃。”韩道说。

搭建平台,提供全链条服务,帮企业解决“成长的烦恼”,韩道和团队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光电工研院有高校背景,又熟悉市场。倚靠‘黄金十条’,不断探索出‘处置权、审批权、收益权’下放的具体方案,当时大大激发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创积极性!”

人才洼地铸就科创高地,诺贝尔奖得主、中外院士、产业领军人才接踵而至,在光谷创新创业。

△2022年6月,在华工科技激光科技馆,习总书记察看激光技术产业应用展品

2022年6月,习总书记再次来到光谷,这一次,他对科技创新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发展壮大,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

在华工科技激光科技馆,习总书记三次停下脚步细细观看。在听到一部手机的制作过程中,70%的环节都用到了激光工艺,华工科技已为全球一线品牌手机提供近20000套设备时,习总书记特意走向前,弓下腰,仔细查看。

“总书记的每一次驻足,在我看来都是对高端制造领域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勉励和鞭策。”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

十年三至,总书记的话催人奋进!方向指明,蓝图绘就,光谷一直在行动!

今年2月22日,华工科技智能制造未来产业园里,华工科技全球代理商大会热闹举行。“不以山海为远”,来自20多个国家的50多位代理商和客户争相参会,就是要看看华工科技的新产品。

△华工科技全球代理商大会现场

代理商的眼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的动向。和德国、日本厂商相比,华工科技虽起步晚,却慢慢在“铁板一块”的市场格局中有了一席之地。局面是怎么打开的?德国代理商Xteg公司很有发言权。

2019年,Xteg公司成为华工科技的代理商,传统工业大国代理商的目光是审慎的,从设备功能到翻译文字,给出的标准严苛到了极致。这一次开拓,事关华工科技的“江湖地位”,战略意义非比寻常。

技术人员24小时在线,只用了20天就完成了机械、功能、切割工艺等43项改造。最终,华工科技用“无懈可击”的服务,一点一点撬动了德国市场。

近两年来,华工科技在德国市场的销售规模正以100%的速度持续增长,稳居国货“C位”。不仅是德国市场,目前,华工科技已与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超2000家国内外大客户建立了合作。“我有信心在未来三年,将公司的海外销售占比提升到25%左右。”马新强说。

从一根光纤起步,中国的光谷,梦想成为世界的光谷。

光谷,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最大的光电器件研发生产基地、最大的高端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业聚集地。仅光纤就占据全球25%的市场份额。历经六次“南扩东进”,从最初的24平方公里到现如今的518平方公里,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大战略聚纷纷焦光谷。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大批重大科创平台布局光谷。

2023年2月20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扩大)会上提出,制订“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奋力吹响阔步迈向‘世界光谷’的集结号!”。光谷人雄心勃勃,立志2049年,全面建成世界级原始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引领地、活力生态涵育地。

追光35年,中国光谷再次集结,奔赴“世界光谷”。不变的,始终是引领我们前行的那道光!

来源:湖北之声

策划 | 刘征

记者 | 夏晓青 刘爽 刘征

通讯员 | 吴非 陈义亮 柳青

黄巧 李胜瑭 胡昕 刘袆 宋志辉

统筹 | 何伶凌 董延超

包装 | 李爽

来源:湖北之声


<上一篇:代表委员说变化、谈感受:十年“春风行动”有效推动税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下一篇:【奋进的春天】“雄”姿英发!未来之城春意浓>
0.063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